找到相关内容14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经律异相之三续

    言辄悲哀。六亲在侧,昼夜看视,初无休息。甘美饮食,入口皆苦,此是苦不?答曰:“实苦。”四,死苦。人死之时,四百四病,同时俱作。四大欲散,魂神不安。欲死之时,刀风解形,无处不痛。白汗流出,两手摸空。室家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1264746.html
  • 陈若曦佛教小说中女性形象与主题意识──以《慧心莲》、《重返桃花源》为探讨

    》、《二胡》、《纸婚》,短篇小说集如《城里城外》、《王左的悲哀》、《贵州女人》等,陈若曦似乎开始迈向一个崭新的领域,各种政治社会等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物纷纷进入她的视域 [9],而这其中对女人主体性的省思...

    丁 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4464768.html
  • 禅宗与文人画(3)

    的语言更具有根本性。它让人们的灵魂在一种大寂寞、大孤独、大悲哀的氛围中升华、净化,并在这种大无畏的投人中而后得大欢喜。只有这种大慈大悲的生活态度,才能隐忍坚韧地恪守开悟的宗旨,把自己保持在即心即佛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964956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三教关系论与人间佛教

    权威而成为束缚人和阻碍人的统治工具,这是儒学的悲哀。为防止伦理原则的教条化,太虚大师特别指出了伦理道德之所本:“人伦之道德理法,是人类群合之所缘生,非是人类为道德理法乃生也…...

    许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06514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

    人格的堕落,人类的悲哀。佛教的无我观有助于缓解对现实境遇的执著,对治物欲横流,淡化享受,淡泊名利,提高精神境界。   佛教解脱观的实质是生命意义的超越,精神境界的提升。这种对超越和提升的追求,使人能以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365234.html
  •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(2)

    魏晋迁逝感的产生,加剧了人生短暂与宇宙、自然永恒间的矛盾,这种时间感受的巨大反差,使玄佛艺术精神影响下的艺术寻求,深深地浸染着一种人生短暂、盛年不再的悲哀。  陶渊明作为过渡阶段的诗人,他不同于前人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065243.html
  • 十二游经略注

    岂不伤毒,忍苦若斯!”菩萨答曰:“外有疮痛,内怀慈心,不知何罪,横见诛害。”大瞿昙言:“卿无子侄,当何继嗣,忍痛如此?”菩萨答言:“命在须臾,何陈子孙?”于是国王使左右,以强弩飞箭射而杀之。大瞿昙悲哀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365313.html
  • 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--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、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

    后,俯往仰来,深深为百年一瞬,所成就者极其有限而悲哀;但即使如此,诗人并不堕入古诗人的老路,表示“虽成少许,不敢自轻,不有少许兮,多许奚自生?”在这里,佛教的空观没有使他感到世事之不足恃、不可为;勿宁...

    宋益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465388.html
  • 绝版中国:永远的敦煌(2)

    欢乐变为平静忧思,并无欢乐之感,在庄严肃穆的表情中透露出忧伤悲哀的神情,体现出了一种“天人共悲”的宗教境界。五代到北宋敦煌壁画上的飞天继承唐代余风,但无创新且飞动有亏,  不复生气,完全不见了唐代飞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3065452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3)

     鉴赏  溯自金河顾命之初,双林潜辉之际,阿难陀悲哀心没,不能自抑。时有无贫尊者,提醒阿难说:“汝是持佛法藏人,且须裁抑,宜当往佛,请问后事。”以此因缘请问,佛陀即以“四事”告慰阿难,为佛陀临终敕教。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365509.html